「實驗室培育鑽石(超越鑽石)」的興起與流行!
2006年,美國知名男星李奧納多狄卡皮歐(Leonardo Wilhelm DiCaprio)主演的電影《血鑽石》,寫實揭露不人道的非洲鑽石開採過程,引起世人省思。之後他便投入「實驗室培育鑽石」的研發,因為實驗室「培育鑽」的物理、化學、分子、硬度都和「天然鑽石」完全一模一樣,更因為是科技「培育」出來的,更能精準控制純淨度、及配合後續完美的車工。
「實驗室培育鑽石」不僅興起還蔚為風潮,已受到大批美國好萊塢知名影星們的青睞!
享受鑽石璀璨美麗又能保護地球環境永續的理念,「實驗室培育鑽石」正在撼動全球的珠寶市場引領著現在、及未來領導流行趨勢!
「實驗室培育鑽石(超越鑽石)」與「天然鑽石」的差異!
「實驗室培育鑽石」與傳統「天然鑽石」最大的差異在於鑽石形成的過程,「天然鑽石」是天然形成,而「培育鑽石」則是由尖端科技形成的!
就如家裡冰箱的冰塊,和北極的冰塊是同樣的概念,一是天然形成,一是科技形成的,但二者的成份與結構,毫無二樣没有任何差別!
「實驗室鑽石(超越鑽石)」是如何形成的?
主要有兩種方式形成:
一、高溫高壓法(HPHT)
早在1954年,科學家們就想到模擬自然界中天然鑽石生長的環境,在大型機器中給予極高的溫度與壓力的環境 (High Pressure and High Temperature, HPHT),成功的在實驗室中創造出鑽石。主要有以下3種設備能模擬天然鑽石形成的環境:六方壓機(Cubic Press)、兩段式分球壓機(BARS)和壓帶機(Belt Press)。HPHT是最原始的鑽石培育方法,現今,我們一般給予1300-1600°C溫度與 870000 lbf/in2 壓力將純碳熔化後,匯集至鑽石晶種上冷卻沉澱。由於機器的結構,大小與生長的工藝限制,用 HPHT 方式培育大顆鑽石是不容易的,所以大多用於生產小顆的培育鑽石。鑽石顏色的品質多數可以達到 D無色,淨度方面可以達到 VS1等級,生長速度越慢淨度越高,反之亦然。
二、化學蒸氣沉澱法(CVD)
這個方式是用一顆鑽石當種子,放入真空環境並去除一切雜質,將環境加熱至800-1200 ℃,注入高溫的甲烷和氫氣,利用微波的方式進而釋放甲烷中的碳原子。這些碳會慢慢的沉積在我們放入的鑽石種子上,並複製種子的結構緩慢生長。CVD培育鑽石的顏色主要是F~H,真空中的雜質去除的越乾淨顏色就越好,淨度方面大多落在 VS1。
HPHT 與 CVD 哪一種好?
HPHT 與 CVD 的鑽石都是無法用肉眼分辨的,他們都能培育出一樣美麗且閃耀的鑽石,一切的物理、化學、光學特性都與天然鑽石相同,所以並不存在哪一種方式比較好。如果想知道鑽石的好壞,透過國際鑑定所 IGI 或 GCAL的 4C 的分級,是最可靠且最方便的方法。
「實驗室培育鑽石(超越鑽石)」和「天然鑽石」的比較:
摩氏硬度:10(鑽石10)
比重:3.52(鑽石3.52)
折射度/亮度:2.42(鑽石2.42)
火彩:0.044(鑽石0.044)
光澤度:17.2(鑽石17.2)
(附GIA,或IGI證書)
「實驗室培育鑽石(超越鑽石)」匯聚鑽石優點於一身,但它的市場價格卻只有鑽石的四之一左右,其品質與價格,堪稱珠寶首飾界最亮眼的新秀,躍升為今日之星的翹楚者!